標題:激光懸浮微納粒子及量子自旋光力學
演講人: 李統藏 美國普渡大學
時間: 2016-06-14 10:00-2016-06-14 11:30
地點:MMW-S327

內容:

量子光力學(Quantum Optomechanics)在最近幾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并形成了多個研究方向。我們在2008年提出并開始系統性的研究如何用激光光鑷來束縛和冷卻微納粒子到質心運動的量子基態,并制作一個達到量子極限的微小探測器。利用這個系統,我們研究了懸浮在空氣中的玻璃球的布朗運動,并首次測量了布朗運動粒子的瞬時速度,完成了這個愛因斯坦在1907年認為是無法完成的任務。在真空中,我們利用反饋冷卻,已經把玻璃球的質心運動從室溫冷卻到1.5毫開爾文,為基態冷卻奠定了基礎。最近, 我們提出利用含氮-空穴(NV)色心的納米金剛石來研究自旋光力學并制備宏觀量子疊加態. 我們已經用激光光鑷在空氣和真空中束縛住納米金剛石,實現對懸空納米金剛石內電子自旋的操作,并發現納米金剛石可以作為氧氣的傳感器。這些工作為懸空自旋光力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人物介紹:

李統藏 (Tongcang Li),2004年本科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得博士學位。2011-2014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2014年至今在美國普渡大學“物理和天文系”及“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系”任雙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在Science, Nature Phys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雜志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在Springer出版專著一部。李統藏在2010年和合作者用激光光鑷首次實驗測量了懸浮粒子布朗運動的瞬時速度,完成了這個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該工作被Science雜志推薦為高中及大學教學內容。2012年和合作者首次提出利用超冷束縛離子實現時空晶體的實驗方案,被Nature雜志選為研究亮點, 并被Discovery傳播公司拍攝成紀錄片。2015年和合作者提出活體微生物的量子態疊加,糾纏和隱形傳態方案, 引起學術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并被收入在《福布斯》發表的《宇宙的十大量子現實》。李統藏在2016年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杰出青年教授獎。他還曾獲得Springer博士論文獎,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光學學會基金會“杰·貝內特紀念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