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Quantum Computer: Status and Prospects
演講人:
Guangcan Gu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Key Lab of Quantum Information, CAS
時間: 2009-10-09 15:30-2009-10-09 16:30
地點:Lecture Hall (2nd Floor), FIT Building, Tsinghua University
課件下載:點擊下載
內容:
量子計算機的概念源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物理學家論證了“摩爾時代必將終結”,而量子計算是種全新的運算模式,有望成為后摩爾時代的新技術。幾十年來量子計算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學界、政界、軍界的高度重視,并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本報告將介紹實現量子圖靈原理的量子計算機標準模型所遇到的困難,以及為避開這些困難所提出的若干非標準模型。著重闡述當前若干被認為有希望研制成量子計算機的待選者的研究進展,包括量子點、超導、離子阱和微腔等物理系統。
人物介紹:
郭光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理事,全國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科技部973項目“量子通信與量子信息技術”首席科學家,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國家科技部中長期規劃“量子調控”重大項目-“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的物理實現”首席科學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何梁何利獎,安徽省2007年重大科技成就獎,被評選為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
郭院士主要從事量子信息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國際上首次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并推導出最大克隆效率公式,被稱為"段-郭概率克隆機"、"段-郭界限",在實驗上研制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機和普適量子克隆機,證實相關的理論預言;國際上首次提出量子避錯編碼原理,該原理成為三種不同原理的量子編碼之一,已被實驗證實;提出一種新型的量子處理器,已被實驗證實;國際上首次解決量子密鑰傳輸過程的穩定性問題,通過商用通信光路實現125公里單向量子密鑰傳輸;發明量子密碼通信網絡的關鍵部件-"量子路由器",并通過商用光纖實現四端口量子密鑰網絡的通信。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已發表SCI論文400多篇,出版論(譯)著1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