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鬼”成像向更短波長發展
Speaker: 吳令安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Time: 2022-10-27 16:00-2022-10-27 17:00
Venue:理科樓鄭裕彤講堂
Abstract: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鬼”成像(也可叫單像素成像)在可見和近紅外波段已進入實際應用階段。從理論上講,電磁波的各個波長甚至微觀粒子都可以實現鬼成像,其基本原理基于Hanbury Brown和Twiss的二階強度關聯函數。它的最大優勢是可以透過散射介質、在微弱的照明下成像,并且成像分辨率可超越同樣光學孔徑的傳統相機的衍射極限。現在,鬼成像的應用范圍已跨越從遠程遙感到微觀顯微學,并最近已實驗演示了X光、原子、電子和中子的鬼成像。當然,這些短波長鬼成像的實際應用還面臨不少技術問題需要先解決。本報告將介紹中科院物理所及合作單位在X光關聯成像[1-3]以及中子關聯成像[4,5]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最近光譜/能譜鬼成像研究的進展。
參考文獻:
1. Ai-Xin Zhang, et al, “Tabletop x-ray ghost imaging with ultra-low radiation”, Optica 5, 374-377 (2018).
2. Yu-Hang He, et al, "High-resolution sub-sampling incoherent x-ray imaging with a single-pixel detector", APL Photon. 5, 056102 (2020).
3. Yu-Hang He, et al, "Energy-Selective X-Ray Ghost Imaging", Chin. Phys. Lett. 37, 044208 (2020).
4. Yu-Hang He, et al, “Single-pixel imaging with neutrons”, Sc. Bulletin 66 (2021) 133–138.
5. Jun-Hao Tan, et al, “Resonant neutron ghost imaging”, in preparation.
Short Bio:
吳令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系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量子光學,包括量子密碼通信以及光量子糾纏態的產生和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