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主辦第十六屆量子信息處理國際會議

2013年01月23日 瀏覽次數: 0

2013121日上午,第十六屆量子信息處理國際會議(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13, QIP2013)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召開。來自中國、美國、瑞士等多國的300余位學者參加此次為期五天的會議。會議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主辦,交叉信息院院長、大會主席姚期智院士出席會議并致開幕辭。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顧秉林院士也應邀出席大會開幕式。

圖為大會開幕式現場。

量子信息科學在過去十年間取得了巨大發展,它聯系多個科學領域,其中包括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姚期智院士表示,希望未來1020年量子科技開始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的時候,中國的相關研究能處于前沿并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量子信息處理國際會議是量子信息領域內的頂級國際會議,于1998年首次由丹麥奧胡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基礎研究院(Basic Research in Computer Science)舉辦,每年召開一次,至今共召開了15屆。今年是該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大會的成功召開既展示了中國在國際量子信息領域的發展地位,更為國內青年學子零距離觸碰領域前沿創造了絕佳機會。大會議題涵蓋量子計算的理論問題、量子密碼相關領域的熱點議題以及其他延伸涉及的物理相關領域的研究問題,邀請包括加州理工學院、美國物理協會會士John Preskill教授在內的多位領域著名學者帶來一系列精彩報告。

圖為美國南加州大學Ben Reichardt助理教授作首場學術報告。

會議期間,姚期智院士接受媒體采訪,具體介紹了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主辦QIP2013會議的背景,以及清華量子信息中心的最新科研進展。自2010年底啟動973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全量子網絡”以來,量子信息中心在量子存儲器、量子路由器等方面收獲一系列成果。目前,中心實驗組存儲量子比特數已經達到23個,居國際領先地位,并首次在實驗上演示了全量子路由器,實驗結果公布后在國際上廣受關注。量子路由器是全量子網絡中的重要量子器件,該實驗演示是量子通信發展中非常重要的進展,將助力推動“離子量子計算結點”的相關實驗乃至未來大規模量子網絡的實現進程。此外,量子信息中心研究組還致力于推動量子網絡的應用研究,利用量子網絡實現量子博弈論的實驗驗證,并基于囚禁離子構造新型時空晶體,取得了創造性的實驗進展。

圖為參會人員聆聽報告。

QIP2013受到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明園集團、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US NSF)、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量子計算研究院(IQC)、歐洲物理學學報AJournal of Physics A)、美國物理聯合會(AIP/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環球(香港)科技有限公司 IDQ)、德國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等單位的贊助支持。大會開幕式由交叉信息院副教授、QIP2013組織委員會主席Giulio Chiribella副教授主持。


(圖/李響 王皓冉)